首页 资讯 正文

中国日报看山西|山西发现东方白鹳筑巢繁殖

体育正文 253 0

中国日报看山西|山西发现东方白鹳筑巢繁殖

中国日报看山西|山西发现东方白鹳筑巢繁殖

《中国日报》6月(yuè)6日第7版截图 近日,中国北部的山西省(shānxīshěng)首次发现东方白鹳筑巢繁殖。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该珍稀物种数量的增长,以及当地(dāngdì)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。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(guójiāyījí)保护动物,繁殖地有限,全球估计种群数量在7000至9000只(zhǐ)之间,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。 5月9日,61岁的大同市云州区野生鸟类摄影爱好者(àihàozhě)兼保护志愿者柴润在桑干河北岸(běiàn)拍摄时,发现两只东方白鹳在一座高压输电塔(tǎ)顶端筑巢。 这种涉禽通常栖息在湖边的浅水区,主要以(yǐ)鱼虾为食。柴润表示,虽然东方白鹳喜欢在悬崖等高处筑巢,但在全国范围内,它们(tāmen)在输电塔上筑巢的趋势日益(rìyì)增加,这可能是因为它们觉得这样更安全。 大同桑干河国家(guójiā)湿地公园(gōngyuán)是许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随着环境的改善(gǎishàn),公园内栖息着100多种鸟类,包括黑鹳、东方白鹳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。 东方白鹳是迁徙性鸟类,繁殖地主要(zhǔyào)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(zhōngguó)东北地区,越冬地则在中国黄河三角洲等地。它们每年10月抵达中国南方,次年3月向(xiàng)北迁徙。 自19世纪60年代(niándài)开始,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和过度捕猎,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急剧下降。然而,通过栖息地保护和人工巢台(cháotái)建设(jiànshè)等专门措施,它们的数量已逐渐恢复。 63岁的大同市野生动物保护(bǎohù)救助志愿者郭忠在得知这一发现后迅速赶到现场。凭借丰富的观鸟经验,他(tā)意识到东方白鹳筑巢的重要性,立即开始对(duì)其进行观测。 同样身为鸟类摄影爱好者的郭忠提到,虽然他在春秋迁徙季节经常观测到东方(dōngfāng)白鹳,一年最多能看到8次,但这是(shì)他首次在该地区(dìqū)看到它们筑巢繁殖。 “为了(wèile)避免打扰它们,我向专家请教了东方白鹳的生态习性,并使用长焦镜头在约200 米的安全距离外记录它们的活动(huódòng),尽量减少近距离干扰(gānrǎo)。”郭忠说。他观察到(dào),这两只东方白鹳分工明确,轮流孵卵和觅食。 筑巢当天刮风(guāfēng),一些树枝被吹走。东方白鹳迅速衔来新巢材(cháocái),合力修复和加固它们的家。 拥有12年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救助经验的郭忠(guōzhōng),最大(zuìdà)的心愿是能在当地建立一个野生动物救助站。 东方白鹳筑巢是柴润等志愿者在(zài)日常巡逻中发现的。鸟类专家收到监测报告后,确认了(le)该物种。 专家推测,最近观测到小群东方白鹳,是由于其(qí)种群数量增加和(hé)传统栖息地的变化。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(shēngmìngkēxué)学院教授郭东龙告诉《大同日报》,鸟类新繁殖地的发现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(yǐngxiǎng),包括气候变化、生态环境改善和当地(dāngdì)鸟类保护工作。 从事鸟类研究(yánjiū)40多年的郭东龙(guōdōnglóng)证实,东方白鹳此前在山西主要为旅鸟,仅有少数个体偶尔在当地越冬。 柴润已经在巢中观察到一只幼鸟。“随着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稳步恢复,这个(zhègè)家庭(jiātíng)未来可能会选择留在这里。我会继续守护它们。”他说。 (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(jìzhězhàn) 记者 朱兴鑫 |马静波 杨生贵(yángshēngguì)|大同日报)
中国日报看山西|山西发现东方白鹳筑巢繁殖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